明朝万历年间,有一个名叫徐永涵的穷书生,他上京赶考的路上走到了一个偏僻的山区,四下无人烟,最后只好在路边的一座破庙里借宿一晚。他推开破庙的门,发现里面空荡荡的,只有一尊布满灰尘的观音菩萨像,还有一些破烂的祭品。徐永涵心想,这里虽然简陋,但是总比露宿街头要好,于是他就在菩萨像旁边的一张破桌子上铺了一张草席,准备睡觉。
就在他刚要入睡的时候,他突然听到了一个慈祥的声音在他的耳边响起:“孩子,你是来赶考的吗?”徐永涵一惊,忙睁开眼睛,发现那声音竟然是从菩萨像里传出来的。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以为自己是在做梦,就捏了一下自己的脸,疼得他直吸冷气。他这才确定自己没有在做梦,而是真的听到了菩萨的声音。他连忙跪下来,恭恭敬敬地说:“菩萨,弟子确实是来赶考的,不知菩萨有何指教?”
菩萨像微微一笑,说:“孩子,我看你是个有志气有才华的人,你的求学之心也很诚恳,我很欣赏你。我想帮助你一把,让你能够考中进士,实现你的梦想。”徐永涵听了,感激涕零,连声道谢。
菩萨像说:“不用谢我,你只要按照我说的做就行了。你明天早上起来,往前走三十步,就会看到一棵大槐树,树下有一个井,井里有一口铜钱,你把它捞出来,就可以用它买一本《四书五经》的书,好好读一读,你就会在考试中脱颖而出,一举成名。”
徐永涵听了,心中一喜,觉得这是个天大的机会,他连忙答应了。菩萨像又说:“不过,你要记住,千万不要贪心,只能捞一口铜钱,如果你多捞一点,就会有祸患。你明白了吗?”
徐永涵点了点头,说:“弟子明白了,弟子一定不会贪心,只捞一口铜钱,绝不多捞一点。”菩萨像满意地点了点头,说:“好,那你就安心睡吧,明天一早就去做吧,祝你好运。”说完,菩萨像就不再说话了,徐永涵也就安心地睡了。
第二天一早,徐永涵起床,向菩萨像叩了三个头,然后按照菩萨像说的,往前走了三十步,果然看到了一棵大槐树,树下有一个井。他走到井边,往下一看,发现井里果然有一堆闪闪发光的铜钱,数量不少,足够他买几本书了。他高兴地拿起井边的一根绳子,把一个空桶系在绳子上,然后把桶放进井里,准备捞一口铜钱。
就在这时,他突然想到了一件事,他心想,既然井里有这么多的铜钱,为什么不多捞一点呢?这样他不仅可以买书,还可以买些衣服和食物,甚至还可以租一个好一点的房子,这样他就可以更好地备考,更有把握考中进士。
他想到这里,就忘记了菩萨像的叮嘱,贪心地说:“反正菩萨像也不会知道,我多捞一点也没什么关系,只要不捞光了就行。”于是,他就开始不停地往上拉绳子,一口又一口地捞铜钱,桶里的铜钱越来越多,他的眼睛也越来越亮。
就在他正得意忘形的时候,突然间,他感觉绳子一沉,他用力一拉,发现桶里不是铜钱,而是一块大石头。他吃了一惊,想要把石头扔掉,重新捞铜钱,但是他发现自己怎么也拉不动绳子了,就好像石头和桶都粘在了一起。
他用尽了全身的力气,也没有用,绳子越拉越紧,最后竟然把他的手也缠住了。他惊恐万分,大声呼救,但是这里是个荒僻的地方,没有人能听到他的声音。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绳子拖进井里,沉入水底,再也没有上来。
就在这时,菩萨像又出现了,她摇了摇头,叹了口气,说:“孩子,你真是太贪心了,你本来可以考中进士,实现你的梦想,但是你却不知足,违背了我的叮嘱,结果自取灭亡,真是可惜啊。”说完,她就消失了。
原来,这一切都是菩萨像的一场考验,她想看看徐永涵是否真的诚恳,是否真的有志气,是否真的有才华,所以她才给了他这个机会,让他捞一口铜钱,买一本书,读一读。
她本来想,如果徐永涵能够按照她说的做,就会发现那本书里面有一篇文章,正是今年的乡试的试题,他只要抄写一遍,就能轻松考中,而且还能得到皇帝的赏识,成为一名朝廷重臣。但是,徐永涵却没有按照她说的做,而是贪心地想要多捞一点,结果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,真是自作自受,怨不得别人。
就这样,徐永涵的梦想就破灭了,他的父母也再也没有见到他的儿子,只能为他哭泣,为他祈祷。而那个井,也就成了一个诅咒的地方,从此无人敢靠近,无人敢捞铜钱,只有那棵大槐树,还在那里静静地生长,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悲惨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