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十字军"(Crusader)坦克是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最主要的巡航坦克,产量约占战时英国坦克总产量的。
上榜理由:"十字军"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早期英国的主要巡航坦克之一,也是北非战役中最重要的英国坦克。
1939年,英国诺非尔德集团参与生产了MkIII巡航坦克(A13,后来改进成MkV"立约者"巡航坦克)。其后诺非尔德集团也开始自行研制巡航坦克,定型后命名为"十字军"坦克(MkVI),英军参谋部命名为A15。虽然"十字军"坦克的设计参考了"立约者"坦克,但两者的开发时间很接近,"十字军"坦克的样车推出时间距离第一架服役的"立约者"坦克仅有6个星期。"十字军"坦克于1940年初开始生产,到1943年停止生产为止,I型、II型、III型三种坦克的总产量达5300辆,成为英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的主力战车。
"十字军"坦克首次服役于1941年6月的"战斧行动",其后的"十字军行动"也因英军大量投放这种坦克而命名。虽然"十字军"坦克的速度远胜于德军坦克,但存在火力差、装甲薄弱和可靠性不足的问题。当德军部队使用反坦克炮从远处攻击时,"十字军"坦克的射程和火力根本难以反击。在北非战役后,"十字军"坦克被性能更好的M4"谢尔曼"、"克伦威尔"坦克所取代,"十字军"坦克大多退出一线,少部分改装成自行防空炮或火炮牵引车。
"十字军"I型与"立约者"坦克的共同点最多,最大特点是除了有1个主炮塔外,在车体前部左侧还有1个小的机枪塔,可以作有限的转动。主要武器是1门40毫米火炮,辅助武器为2挺7.92毫米机枪。此外,车内还有1挺对空射击用的"布伦"轻机枪,但不是固定武器。II型是I型的装甲强化型,其特点是所有的装甲都加厚了6~10毫米,车体正面和炮塔正面焊接上14毫米厚的附加装甲板。
"十字军"III型的生产数量最多,最大变化是换装了57毫米火炮,炮塔也作了重新设计。辅助武器是1挺"比塞"7.92毫米并列机枪,弹药基数为5000发。乘员人数减为3人,取消了前机枪手和装填手。动力装置为"纳菲尔德﹣自由"V型12缸航空发动机,位于车体后部动力舱内。行动装置采用了克里斯蒂式行动装置,每侧有5个大直径的负重轮,主动轮在后,诱导轮在前。较高的单位功率、大直径负重轮,使得"十字军"坦克的最大速度达到了42千米/小时,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的坦克中名列前茅。不过,"十字军"坦克的车体和炮塔以铆接式结构为主,三种型号的装甲都比较薄弱。